查看原文
其他

北京大学朱郑州:基于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

信息化编辑部 教育信息化100人 2023-12-16


本文大概

6966

读完共需

15

分钟


近日,在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公益讲座中,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朱郑州从“软件工程研究+教育教学”融合的视角出发,带来了主题为《基于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》的精彩分享,为混合式教学的实践探索提供借鉴。



 核心内容:

教育相关的数据有很多,具体可分为三类:学习过程数据、宏观环境数据和管理数据。

我们可以用教育数据做的事情包括依据教育理念,解决教学问题,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。

运用OBE-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,设计教学目标、教学量规、案例和课程教学,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,需要铺展开去层层递进实施。


 
以下内容根据朱郑州老师分享实录整理:


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《基于数据的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》,在北大我主讲软件工程方向课程,因为我本身做软件方向研究,同时研究方向与教育大数据相关,所以,我的研究和教学完全合二为一,“成果”基本上都集中在“教学领域”,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够给老师带来些启发。

如下是今天分享的四个主题:

哪些数据可用于教育教学之中


教育中的大数据可以用来干什么
如何使用教育中的数据
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


01    
哪些数据可用于教育教学之中?

数据可以分为三类:学习过程数据、宏观环境数据和管理数据。


学习过程的数据: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。这类数据有线上与线下之分。线上的学习数据有线上登录、浏览、收藏、播放、暂停、快进、停止,有交互中的提问、回答、质疑、检讨,还有在测试环节中的答题时长、提交次数、正确率等;线下的课堂表现数据,包括通过摄像头、捕捉监测学生的情绪动作,分析他们的表情、动作,并基于此判断学生的情绪,再综合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、效果。

但我们要注意,问卷调查数据不太准确,因为学生不一定认真填写,主观性比较强,包括学习动机、学习风格,都设计了量表,并把电子版发给学生填写。

宏观环境数据:这类数据包括产业数据和社会热点数据等,我们在教学过程、教学设计过程中也能用到。

管理数据:学校教务部掌握的诸如选课学生人数数据,专业及学科课程体系数据,以及学生各科课程成绩等数据等,这些也可用来作为混合教学的数据基础。此外,餐饮数据和社交数据也在管理数据范畴,餐饮数据涉及学生就餐的时间等。


02
教育中的大数据可以用来干什么?

拿到教育数据之后,用它来做的事情可以总结为:依据教育理念;解决教学问题;完成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。

从服务学生角度来说,即为服务学生实现他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;作为老师而言,即为解决本课程,本讲内容所需要我们的教学目标。

成果导向教育(OBE):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目标是,学生通过教学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。



这一教育理念的重点是“成果”,这一理念回答了5个问题:

1)我们想让学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?


2)我们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?


3)我们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取得这些学业成果?


4)我们如何知道学生已经取得了这些学习成果?


5)我们如何保障让学生能够取得这样的学习成果?


只要回答了上述这5个问题,我们的成果导向教育目标也就实现了。基于数据的混合式教学也是基于这个目标服务,最终达到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的效果。

在教学过程中,我们对教学过程有个思考,这里分享由此产生的5条教学理念:
 

1)立德树人、德才兼备、融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为一体


2)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生态环境,尊重学生,个性化成长


3)人才培养与产业建设互联互动


4)调动主动性,激发创新潜能


5)育人者先育己


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是一种教育的分类方法。教育目标可分为三大领域:认知领域、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。

利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,我们可以从认知领域、动作技能领域,情感领域3个领域目标进行描述,且整个课程的每一章都这样描述,这样整个课程目标就得以明确。在这个基础上OBE-成果导向教育的混合式教学,就有了理论基础,



《IT项目管理》课程案例:

我教授的《IT项目管理》,用OBE重构教学目标,首先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,这是学院定的目标:最终要培养高层实用性、符合交叉性和国际化人才。由此,我把课程的教学目标明确化,并归纳为项目规划能力、项目监控能力等8条课程目标,这8个能力和专业毕业要求一一对应,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实施教学。
专业培养目标为:高层次、实用型、复合交叉型、国际化人才

《软件工程》课程案例:

我教授的另一门课《软件工程》也有一个教学目标,分为两个层次:基本要求和高阶要求。宏观上,每一章都有职责能力和价值目标,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要求。对于优秀学生必须达到高阶要求,对那些能力相对弱,学习进度较慢的同学,由于他们的学习方式跟别人不一样,此时需要我和助教帮他们达到基本要求。

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定下来之后,需要实现“目标可测量”。于是针对八个能力分别进行开发“量规”,每一块都有量规衡量学生,对学生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的作业,结果进行测量。

以下列举八种能力量规之一:团队合作能力量规



03   如何使用教育中的数据?
一、明确教育教学中的问题
怎么运用教育数据?这是每个老师都想知道的问题。姑且分析,软件工程这门课面临的问题是什么?由其四个特征决定。
问题一:课程特征。课程特征是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。如何针对软件工程的过程性、抽象性、综合性、复杂性等特征,解决学生难理解、难运用、难发挥的问题?
问题二:因材施教。如何在少数教室的课程中,针对基础参差不齐的众多学生实施全员因材施教?
问题三:与时俱进。如何把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前沿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内容,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?
问题四:课程思政。如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,实现教书育人?

二、运用教育教学工具
我们的教育教学都是围绕着解决这些问题去落实,会采用如下一些教学工具:

基于Moodle的学习系统
我带领研究生做的Moodle是一个开源系统,并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些开发,通过视频播放,可以采集到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;收集了大量教学视频,按照知识点进行组织、分类后,“挂上去”推荐学生自选学习;可以做习题,可以讨论、问卷等。
“课堂派” 实现课前课中课后的练习。
“课堂派”目前已经支持混合教学,基本上把中国所有MOOC上数据汇总在一起,采取非下载的在线观看模式;这样老师就会更加方便。
PowerEdu:在线实践平台
PowerEdu用于学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会议、学习进展解释评价、实时打分,学生可以实时在线看到分数。
通过BB实现OBE的教学评价 课件下载
北大教学网购买了BB的一个产品,可以进行自评互评,视频播放,课件下载,学习预警,这个工具非常好。
ClassIn X 组织课堂教学,实施课堂互动
ClassIn疫情期间我们上课都在使用,ClassIn X是开发的新产品,有PC和各种手机端pad端、大屏端版本,上课的时候直接把PPT导入进去开讲即可;ClassIn的一个特点是提供几十种之多的课堂互动小工具,多媒体板书、问卷调查、抢答、计时、回答问题、留作业、考试等等,有效支撑课堂工作,为老师提高工作效率,不用再用第三方的一些比如问卷星之类的工具了,布置作业后,学生的随时提交、随时展示分享很好用。
“头歌” 在线实践平台
这是国内最大的在线实践平台,支持计算机、通信领域的所有课程,实现了代码自动提交,自动解析,我教授的软件工程这门课里面的一些图和自动解析都支持,很实用。去年我开发了《软件工程与理论实践,思政与实战相结合的能力训练》这门课,通过这个平台向全国免费开放,“头歌”支持这样的实践,学生的学习数据也能实时获得,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和支持。

三、教学设计

教学设计要考虑到3个环境:课前、课后、课后。
大部分老师的做法是:

课前,主要看视频;


课中,老师针对学生看视频的效果,针对性讲解或者回答问题;


课后,做题。


课前:学生在我们开发的Moodle系统里进行学习,然后组织练习、进行讨论;同时还有一个工作叫“摸黑实践”——就是课前实践,让学生去做一些项目,有些课程在学生没学之前是可以上手实践的——学生已有的知识、技能的积累,可以满足课前实践的要求。学生在这些课前的表现行为数据将被记录和保存。
然后,根据这些行为数据对学生进行“画像”,这个画像可能比较粗略,没关系,只要学生用我的系统去学、上课,那么他们的数据会越来越丰富、越来越多,学生的画像会越来越清晰、准确。
这是之后的推荐、预警环节的基石。
课中:老师依据课前的需求分析,采用OBE理论进行教学设计,利用ClassIn、“课堂派”等工具来实施启发教学。教学育人最核心的是“课堂教学”。课堂教学永远不可或缺。通过课堂教学,让学生达到“是自己学好的,而不是老师教出来的”的“境界”,这样的效果我认为是“最好的”;最高层的教育是“学生感觉不到被教育”。
课后:老师布置问题。因为课堂教学其实是教书育人的过程,课后是思想的拔高的过程,要预习下一节课、巩固这一节课,所以学生要进行深度讨论,要给学生们设置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,让学校去思考和动手,还要布置一些实践作业。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推荐、预警、评价;各项评价系统自动生成,老师根据各项评价进行实时“学习干预”,与同学聊天谈话,找出原因,提早发现和解决。


四、开展混合式教学
混合教学怎么混合?我们需从5个维度去做:
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相结合,一定要坚持“线上线下相融合”,线上要求老师干预少,线下教学是老师主导,学生为主体。
理论和实践相结合,我们这门课程特色是“务必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,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实践小型项目实践构建出自身的能力体系”。
专业知识和思政能力相混合,在讲专业课的时候,应该在课程里融入一些“家国情怀”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。
传统教学和人工智能相混合,传统教学里“老师”等“核心要素”不可缺少,同时,现在很多人工智能技术要充分利用,分析数据,起到对学生进行预警帮扶的作用,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。
课程和前沿理论的混合,每门课程都有本课程教学大纲、有教学目标,且必须完成;同时我们还要考虑部分很优秀的学生,对他们不能低标准,要高标准要求,所以就要进行前沿理论的传授。

我的混合式教学案例如下:

1、教学五步

学前测:在上课前,有“学前测”,大约四五十题,均为客观题,题选项有“对、错和不知道”或者“A/B/C/D、不知道”,因为如果没有“不知道”选项,学生可能瞎蒙,学情就不准确了。还有一个“量表”,通过这些我们可以获得学生的基本信息;
视频学:虽然叫视频学,其实里面还有一些文档、电子书等内容提供给学生学习,如建议学生看第*页到第*页,然后才能进行下一步。因为纯视频学习往往导致单向度的灌输,而学生做题目需要一部分听,一部分阅读;这样的设置立体调动了思考能力。
习题练:边学边练,推荐习题让学生完成以此监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。
集中问:即学生问问题,我们有个论坛可以供学生提问老师回答,老师通过这些问题可以知晓学生们在做什么、想什么、学的怎样、思考的是什么,在后面课程教学设计的时候,进行调整。
课堂讲:每次上课前有学情分析,学生在课堂的线下环境中听课,都要带手机或者电脑,因为课堂要有互动,通过这些终端答题。
2、 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
我教授的这门课,节奏安排紧凑,怎样让学生高效实践是一个挑战。原来布置一些画图实践作业,学生在纸上画好拍照发给老师,我再批改;但是一旦有上百学生,改作业是一个很耗费精力时间的工作;所以我依托某一教学平台,开展在线案例教学实践。

将学生分组,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项目,从头到尾把这个项目做完。
分组方法:根据学生的专业,监测成绩和性别,进行分组;确保基础好和差的学生分到一组,男女生分到一组,避免强强联合、弱弱联合等不合理的情况。
选组长、小组讨论、布置任务、布置作业,整个课程中学生需要交8次作业,其中7次是过程数据,每一步产出一个成果,小组协力完成。
在第8次,也就是最后一次课上各组成果展示,有些项目是学生参加大赛的项目,有些项目是学生创业项目,这些项目都属于实战,使学生产生“手感”、做好做完美,而不是应付老师交作业。只有解决真实的问题,才能真正锻炼学生。
最后“综合评价”,包括小组成绩评价,实践成绩评价等几个部分。
3、专业知识和课程适当融合
实际上,在国内教育系统大力推广课程思政之前,在我的课程中已经落实——每章、每个知识点都包含了思政元素,详见如下表格。

学生学习过程,也是一个提高自身思政水平的过程,学生可以形成一些感悟点进行分享。此外,我们搭建了一个学生成果微信订阅号,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,成就感油然而生,可持续的动力也有了保障。
4、传统教学和人工智能
积累的数据如何使用?我的做法如下:
第一,学生画像:这个画像是“系统做的”,而不是老师自己去画。除了基础数据,还有学习过程数据,帮助我们完善画像;遇到学生不认真填写量表?没关系,通过学生学习行为数据,动态调整。同学们在学习平台学习一段时间,他们的学习习惯、风格都可被准确量化把握。 第二,学习推荐: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自身学习的个性化内容,包括学习内容、学习路径、学习内容展示形式,因为在推荐的“背后”有“推荐引擎”支撑。如何实现的呢?我们根据学生个人的知识图谱、学生学习画像、采取一些算法,就可以进行精准点到点的推荐,最后进行效果的评价。 第三,学习预警:学生在学习过程中,有任何行为或者干脆没有行为,都可以被记录和综合分析;基于此对行为进行预警。系统把线采集的数据和线下课堂采集的数据,分为数据类别,提出预警特征,构建学习预警模型,对学习效果进行预警——分为:红、黄、绿三个等级。红色表示存在学习危机,绿色为正常或问题不大,黄色则徘徊在边缘阶段。这样老师就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干预,老师及时介入与学生谈话,避免学生期末考试后才发现不及格的情况发生。从我的经验看,基本上学习进度到三分之一,系统就能判断哪些学生需要进行干预了。 第四,学习情感:包括课堂学习情感和培训学习情感。课堂学习情感的捕捉方式是在课堂内架设一部摄像机,拍摄学生,分析表情、态度和情感;在线上学习的时候,系统会提示学生打开摄像头,当系统发现学生在看视频时扭头、与他人说话、没人、或者学生放了一张头像图片等等情况,系统可以实时发现并记录提示,确保学生学校的有效性。当学生未同意系统采集视频,系统会另申请采集语音,如果采集中发下语音比较少,可以判断学习态度出现问题;当然也有极个别情况,学生不对视频、语音都不同意系统采集,这种情况下,我们从技术上可以做到——学生如果将本学习系统界面最小化,或者非首屏播放,则自动暂停播放。获取了这些数据后,数据将被导入分析系统,以此对学生进行推荐和学习情感分析。 第五,学习态度:这涉及两个层面,积极度和消极度;我们利用学习技术来智能化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,弥补了线上学习过程中缺少监督机制的问题,让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,这种反馈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干预。学生见到提示,大部分都会改正学习态度和行为,成绩和效果会有改善。
5、课程知识和前沿理论

刚才通过“案例”,我谈了前沿理论的传授模式;同时,我在“课堂上”对前沿理论也进行了讲解——把当前学科的前沿内容做成PPT,每节课讲一点;我建议同学们去网上寻找,去在线教学数据库搜集论文,阅读并上传分享到“互师网”;在那里同学们可以看到、评价别人的论文,达到互相学习的效果。
6、课程评价
基于学生画像、OBE理念,对学生的学习数据进行特征筛选,采用算法,预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,根据效果评价,采用基于模板的自然语言生成技术,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。这份报告中会详述,某某同学,在某某领域学的优异,某某领域或知识点学习效果、掌握程度欠佳,也会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。学生对自身情况也就一目了然。 总结一下:教学要按照教学目标执行,无论怎么混合,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习更有成效、学以致用。怎么做呢?
首先,要运用OBE的思想,需要设计教学目标、教学量规、案例和课程教学,设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,都要铺展开去层层递进实施。
其次,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性,只有学生参与进来了,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,创意才能发挥出来。
再者,第三课堂内容要适当留白,让学生有饥饿感,激发探索欲,老师在课堂内不要讲满,留点白,话到嘴边留半句,另半句让学生去探索总结,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饥饿感,让学生不知足,进而知不足。
最后我想分享的一点是,落实课程思政,要依赖老师的人格魅力。学生亲其师,才会信其道,对老师打开心扉,只有老师“行不言之教”才能起到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教学效果。老师要注意自己为人师表,学生自然会有收获。


04    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
我是个教学发烧友,有一些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,我的四点心得体会是:
第一,无我。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离你那,以“无我”的心态,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。
第二,有为。面向国家需求,勇于担当,探索教学改革之道,提升教学质量,保护学生信息。
第三,好为人徒。“育人先育己”,开阔胸襟,不断学习,持续改进,教学相长。
第四,善假于物。开发和利用各类教学工具,调动学习主动性,激发创新潜能,提高教学效果。


专家简介 | 朱郑州,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,工信部ITSS应用示范区评估专家组组长,中国项目管理学会青年委员会秘书长,荣获2020第二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。
文章来源 | 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朱郑州教授在“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公益讲座”的分享内容,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公益讲座,旨在构建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研究共同体,聚焦混合式教学来自一线最真实的实践问题与困惑,促进一线教学智慧与理论研究的不断对话,探寻混合式教学实践问题的创新解法。


联盟简介 | 混合式教学创新者联盟,成立于2021年4月,总召集人为苏永康(上海交通大学)、冯菲(北京大学)。其宗旨是促进形成一批志同道合、热爱教学、善用技术、勤于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一线混合式教学创新者的交流生态圈。


“教育信息化100人”由媒产学研联合发起,聚焦“教育信息化”“教育新基建”“智慧教育”“互联网+教育”“教育技术”等领域,我们正在寻找 “中国教育信息化100人”,希望被采访或者对教育科技感兴趣,可以添加我们微信:jiao2101708013,点击下方关注我们。


学校究竟需要什么“新基建”


中央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:推进智慧教育需处理好六大关系问题


教育部同意将上海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


宁夏实现中小学“三个课堂”应用全覆盖


安徽省投入36.4亿推进智慧学校建设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